2010年7月14日
花見小路
其實是條平凡小巷,
還記得去年冬天拍的冬晴感動? 已經過了半年,我再也沒看過如此漂亮的天空。
小巷就在百貨公司後方,巷裡頭還看得到電線桿,景觀和外面大路有時光差距。
小巷原本是以公家宿舍和家屋為主的住宅區,是隱身在台南鬧區裡一條不出名的幽靜小巷。
午後的大樹
有一天,巷口出現「花見小路」的招牌,起初以為是小巷居民的社區改造運動,小巷有了新名字。
原來是有家日式輕食餐館進駐巷內,用了這個可愛的和風名字。
小巷開始變得不一樣,接著陸續開了幾家服飾小舖,星期假日吸引許多年輕學生,小巷逐漸成了百貨商圈令人喜愛的徒步便道。
小巷的改變給了我一些感觸,從某些方面來說,台灣人是比較缺乏自我認同感的民族,譬如說,有的人會嫌台灣沒有歷史沒有文化,覺得自己的城鎮沒什麼,所住的街巷更沒什麼…這和長期受外來統治有關,讀了太多以統治者為中心的歷史,變成習慣性輕忽自己腳下土地的歷史。
其實每個小地方多少都有點歷史,小巷的位置就在府城古溪德慶溪畔,隔著民族路北側街屋。可惜光復後嫌德慶溪在市區是麻煩,把它箱涵化,加蓋鋪柏油,於是路變寬了,也不用再煩惱有人丟垃圾,成為得意的政績,古溪從此由地表消失。
巷口尚可看到日治時期築橋鋪路所留下的路面高度變化。
一半在路面下的包包店和冰店(電線桿漆成這樣,不知有沒被電力公司告?)
從民族路繼續往西行三百公尺,德慶溪在此右轉流向鴨母寮,鄭荷大戰時鄭軍曾由此登岸,古地名叫禾寮港,德慶溪箱涵化後變成地底下只有編號沒有名字的排水暗溝,現在啥也看不到。
想像如果咖啡館爬滿蔓葉的牆壁面對的是波光鄰鄰的城市之河,有多棒…
不了解自己的土地歷史,看它就像隔著一道牆,少了貼身擁抱的熱情。提到self-identity,城鎮認同或社區認同淡薄還算是比較小的問題罷!?更讓人憂心的認同問題在文化、在語言。我常聽到一種很讓人洩氣的說法: 語言只是一種溝通工具,講那一種語言都沒有關係。
老天! 語言怎會只是一種溝通工具呢!?它不是摩斯密碼,或什麼通訊協定,它承襲累積了咱歷代祖先表達喜怒哀樂的情感語彙,是文化、血緣的因子…問法國人是否甘願從此改說英語,用英文唱香頌,就知道語言是否只是一種溝通工具。
一個人使用什麼語言,往往都隱含了一些意義。布萊德彼特曾經在和哈理遜福特合演的電影裡飾演北愛爾蘭反抗份子,有沒有注意到布萊德彼特在電影中說口音很重的英語腔? 那是愛爾蘭腔。
不過,並非所有愛爾蘭人/北愛人講話都帶愛爾蘭腔,他們當中有些自視受過良好教育的會學英國腔講話,覺得這樣比較優雅,顯示他們是well educated 階層。
光復後初期,台灣有些仕女在聚會時還會以日語交談,部份是習慣,部份是自許為受過良好教育的階層。新生的世代有沒有這種現象? 當然有,只是從日語換成了另一種語言。當你覺得習慣已成難改時,也差不多表示語言同化政策已然成功。
淡水河有排水的功能,但我們會去掉它的文化意涵說它只是一條排水溝嗎? 把語言簡化成只是溝通工具正如同視河流為水溝。認同模糊常不自知的來自歷史背景,我們家前的小巷是不是花見小路,其實就只在我們對土地的認同和珍愛一念之間。
一定要讀咱自己的歷史,那怕它既不悠久也不偉大。
老狐的文章總多了那麼點歷史味道,這也是我很愛來逛你這兒的原因,讓我們不是台南當地人,多知道一些當地的史跡,而不是每次都去保安宮吃到飽而回台北!
回覆刪除歷史又不能拿來吃,呷乎飽比較實在…
回覆刪除我其實常從你的部落格裡發現1945年前的台北影像
有許多和老台南是似曾相識的眼熟
我也很想要咖啡館爬滿蔓葉的牆壁面對的是波光鄰鄰的城市之河
回覆刪除現在就看竹溪有沒有這個潛力了^___^
我有個夢想,把咖啡館前中成路段的德慶溪挖開,讓禾寮港重見天日。那段路車流量非常少,不值得把德慶溪封入地底換取路寬。
回覆刪除台南和台北在日本時代本來就很像,同是南北二大重鎮,只是一個是政府大力建設出來的城區,一個是老台灣人經營出來的城市,經歷了65年後的現在,我小時侯看到的三市街,己不存在,但去台南時,我還依稀看到小時侯的味道,市場,露店,小巷仔,甘仔店,廟間,只剩小時侯在圓環邊的公共浴湯,可真在台灣的城市裏都看不到了!
回覆刪除從文學館(州廳)、消防隊、土地銀行到林百貨…是舊景觀留存最多的路段,圓環綠園內除了石像換了人,景觀變化也不大,我很喜歡這一帶。
回覆刪除禮拜天民視的台南介紹裡用了這段畫面
回覆刪除http://www.youtube.com/watch?v=umSWuw99MpU
影片拍攝路徑是從火車站出發,經過圓環綠園、州廳、林百貨、末廣町…
影片很短,每次看到那些如今依然健在的建物,
我都感動得一塌糊塗
還有,影片裡的車輛是靠左行的
狐狸生生:
回覆刪除大約是受了你的精神感召
我昨天也進行一了小場的城市徒步之旅
沿著綠園道散步 順道觀察沿路的行道樹
在你的狐窩挖到一、二撇
已能從「不知名的樹」已經進化到認得出少部份常見的行道樹
黑板樹 鳳凰木 台灣櫟樹 阿勃勒 大王椰子樹
垂榕 小南洋杉 小葉欖仁 還有緬梔樹等等
雖然曬得頭昏眼花 倒也很開心
精神感召? 嗯…哈哈 我這篇真是寫得刻意、陰謀又用心良苦
回覆刪除台灣許多城鎮都很可愛,而漫步正是體會城市風貌最好的方式
但是腳要練強壯一點
常看大樹,等秋天來了,你會發現它變成不同的城市…
~gini
回覆刪除有點累了,可是一定要提一下
苦楝(苦苓)...現在在長果子,不是特別美
(她不是一定要開花才會長果子的)
可是過完年吧(印象中)
等她開小紫花..很秀氣哦
而且她也是台灣原生種.
台南有很多大的..真的很漂亮
對吧,狐狸先生(生生)
哎啊~又讓眼尖的C發現我的錯別字了(羞
回覆刪除這可能是我的缺點之一(心口【手】不一?)
這種事兒 經常有的
有次執勤簽到時 分心和人聊天
聊著正開心 手也沒閒著
無意識的抄了前一位簽到者的名字
快寫完了才大驚失色、、、
在中部 會開花的行道樹
最常見的應該是木棉花 阿勃勒還有羊蹄甲
苦苓樹是不是在南部一帶比較常見?
對它很陌生 記憶中隱約有見過
但印象很模糊
我只記得以前有位作家的筆名就是這名字
後來因為某些因素 隱居山林去了
秋天除了大樹變臉外
我還喜歡秋芒
居住在小溪旁
每到秋天 河床上一整片白茫茫的菅芒花搖曳
也很讓人感動
果真不負其名 狡滑的狐狸是也
回覆刪除這篇文章 讓我一再閱讀反覆思索
土地就像母親 我們都愛母親
但 是不是曾經試著了解過她呢?
文字 語言 歷史 都是滋養文化的肥料
我很認同你「self-identity」的說法
就我的求學歷程中 除了大學選修課外
在國小到高中的階段
教科書上對台灣歷史的著墨
除了歌功頌德外 其它部份 你也知道是少之又少
更枉論台灣文學史 台灣美術史等等
現在的孩子 好像是有些鄉土教材之類的課程
不過 就像你說的 如果並非發自內心的認同
就會少了貼身擁抱的熱情
舉個小例子來說:(←非關政治喔)
前幾年的台中市長選舉吵的沸沸揚揚
二黨各主張「本土化」與「國際化」
國際化的這邊要蓋古根漢
本土化的這邊要落實國美館
到最後誰也沒能實現端出來的牛肉
古根漢飛了 國美館的官僚體質也沒能調理
就我個人的淺見 本土化與國際化並不是對立的啊~
現任的市長善用外交長才
爭取國際賽事 知名藝人演出 吸引各地觀光客
前一陣子某知名樂團在台中巡迴
來了許多日韓港的迷妹們
問了她們去了哪些地方玩耍?
不外乎是迺夜市 喝珍奶 買到手軟吃到肚漲
因為台灣的朋友告訴她們台中就只有吃喝玩樂的行程
當然不可否認 飲食也是文化中重要的一環
我不知道來台的觀光客他們看見了什麼?
是不是只是一個東西很好吃的國家(甚至連國家都不算?)
呵呵~可能個人認知不同
有些人是只要嚐到美食就很開心的吶~
嗯…好像真的有被我感召到說
回覆刪除哈哈,說感召太偉大了,不過我很高興
有人認真讀我所陳述的議題和回應
讓我知道不是說給牆壁聽
我以前以為台南的歷史就只是鄭成功打敗荷蘭人
後來之所以狂戀,是因為發現台南其實有許多沒那麼偉大
但是很真實,很貼近身邊的歷史小故事
現在提到台中市,逢甲夜市好像成了代表,是罷
一個城市除了美食之外,應該還得有些其他特色
可能是長期性的城市特色勾勒工作沒有做足夠
(這是台灣許多城市的普遍問題,當家的大都喜歡辦短效性活動,
對長期性建設較沒興趣)
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它以前有"文化城" 美稱
我第一次認真知道苦苓這台灣原生樹種
回覆刪除是巴克禮公園擴大園區時,有人出來主張栽植苦苓
後來好像為了友好外交,是種日本人贈送的櫻花樹
前鋒路知事官邸前有一棵,苦苓不開花時很難引起注意
外表普通
好消息:也是台灣原生樹種的欒樹變黃色了,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