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非常崇拜台南神學院那一百年不變的謙卑小門,不像講究大門宏偉的世俗學校,甚至連警衛都不設,是"入德之門"。

台南神學院的建築群歷史少則50年, 長則130年,建物和環境釋放出強烈而恬靜的安定力量。

仿哥德式建築語彙的小尖塔總是讓我連想至「天空之城」。

穿堂,帶來視覺第一驚艷的尖拱門窗。

尖拱窗

這一棟是課室,傳統灰黑色屋瓦鋪疊而成的屋頂。

融入本土氣息,以稻草製作的戶外聖誕裝飾。

建於1957年的禮拜堂

禮拜堂正門,玫瑰窗,入口三角楣

禮拜堂後側,聖壇的半圓形牆龕,鐘樓


校園的靜謐和樹林吸引來黑冠麻鷺


不太怕人的野鳥 黑冠麻鷺

有次冬天,校園裡不知是什麼樹,漫步在草皮時發覺地上落葉成毯,正好是勞動服務時間,學生們忙著清掃落葉,這時節的台南神學院給人感覺更像修道院。

巴克禮牧師的胸像位於在校園後方角落, 巴克禮於1885年發行台灣第一份報紙的聚珍堂書房舊址,背景是新樓醫院大樓。

巴克禮牧師故居遺址,斷垣殘壁的廢墟中依然透露著台階之美。

紀念台南神學院首位台籍院長黃彰輝牧師的彰輝館

台南神學院校園裡的百年老樹「緬梔」,和崙仔頂那棵比起來,這棵稱得上是曾祖父。

難得地看到它開花,散落在草地上的花朵,花色像雞蛋。

台南市民比較熟悉的台南神學院校門

台南神學院北側街景
更新: 2009/5/03 2008/4/28
筆記型電腦賣場 台北動物醫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選擇「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請勿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