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日

大天后宮2 亡國恨的變裝屋


台南古蹟巡禮 大天后宮
施琅所立的「平台紀略碑記」,算得是台灣最古老的官立石碑,碑上字跡已因長久風化而模糊,紅字是為了助讀而描上去的,三百年後讀其內容,非常有意思,劈頭第一句是:「臺灣遠在海表,昔皆土番、流民雜處,未有所屬。」除了透露了滿清對台灣住民的觀點印象,也陳述了台灣原來的主權未定狀態。

台南大天后宮
施琅口中的台灣「昔皆土番、流民雜處,未有所屬。」

台南大天后宮
碑文裡施琅以「偽軍」稱呼他曾效力過的鄭軍,以及所謂的「納款而後,臺人即吾人。」,和後面文字呼應簡直就是官方版保護費,足見三百多年前施琅就已經為「呆胞」下了最精準的定義,連「血濃於水」這種場面話都直接跳過。

明朝王室的最後象徵在大天后宮終結,寧靖王朱術桂懸樑殉國處因清代刻意淡化不再被提示,其位置在大天后宮聖父母廳,前排中央有寧靖王神位,稍加注意可發現這是大天后宮內少數設有柵欄保護,不讓遊客香客進入的區域。

一級古蹟 大天后宮
聖父母廳前說明牌

被視為媽祖首廟的大天后宮,常被忽略了其實是充滿歷史情感衝撞的空間。滿清治台後大天后宮並沒有從此就平平順順的一直作為媽祖廟,施琅攻台三十八年後,朱一貴反抗運動又起,他攻下府城後就以大天后宮為王宮,國號「大明」,意義上非常明顯就是恢復王府身份。

這次出馬為滿清效力對付朱一貴的是施琅次子施世驃,平民出身的朱一貴失敗被擒後因為拒絕下跪被施世驃以大鎚擊碎兩膝,最後被押往北京凌遲處死,情節有若梅爾吉普遜的英雄本色。被台灣人視為抓耙仔的施琅為滿清拿下台灣後成為康熙愛將,施世驃則沒這麼幸福,他來不及看到朱一貴被處死自已即先暴斃於台灣,民間傳說是被朱一貴嚇破膽。被朱一貴嚇破膽的不只是施世驃,台南本來未築有城門城牆,致使聯合客家軍從現在高雄縣起義的朱一貴快速攻下府城。朱一貴事件後,滿清才意識到防衛需要開始在台南築城。

朱一貴政權快速滅亡原因之一是閩客內鬥分裂,滿清可以一再搞定台灣,甚至以少數統治中國長達兩百年,其操作族群猜忌之手段由此可觀微知著。

到了1895乙未年,因不甘台灣被滿清割讓給日本而成立的短暫台灣民主國總統府也設在大天后宮內,一如電影1895年所描述,台灣閩客和原住民族群這次為了捍衛被祖國背棄的土地展現了大團結,可惜勢孤力薄,台南這次只當了五個月的台灣首都,日本近衛軍團在最後進入府城後宣佈「全台平定」,大天后宮再度從政治中心轉換回宗教信仰中心。



8 則留言:

  1. 大天后宮篇寫得太精彩了!
    我原只知是寧靖王府,
    竟不知大天后宮在台灣歷史上
    伴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枉費自己從服兵役開始
    至大天后宮參拜多次。
    對朱一貴其人和事蹟向來感興趣
    現在又多了幾分了解,感謝用心執筆

    回覆刪除
  2. 我們讀的歷史是經過剪裁的
    我是看那些不同事件時偶然發現它們都交集在大天后宮
    才知道大天后宮精彩的過往
    如果只從大天后宮單一路線去看反而難知道這段歷史

    歷史論及朱一貴似乎定位在草莽人物
    我倒覺得他的起落很像英雄本色裡的情節
    不過我沒有詳細看過有關他的歷史
    也許以後有機會看你寫朱一貴的文章?

    回覆刪除
  3. 對朱一貴事蹟我只由家鄉耆老的口述中略知皮毛
    據說他原在高屏地區(一說在車城一帶)養鴨,
    成千上萬的鴨群如部隊兵卒聽其號令指揮,
    整齊劃一,絲毫不亂,他因而有「鴨母王」的稱號。
    攻陷府城後論功行賞,六堆客家軍(南客)因未授要職權位,不滿厚閩薄客,憤而向清廷輸誠以為內應,以致於朱迅速兵敗。
    這是我耳聞的鄉野傳說,非文獻史料,正謬待考。
    我自己覺得朱一貴在台灣史上應定位為民族英雄,
    如您所說,英雄本色裡的大腳梅爾吉普遜,
    我很喜歡如此的形容他。

    回覆刪除
  4. reply to Frodo,
    我們讀的歷史課本大多以執政者的史觀編述,
    民族英雄稱號只能用在趕走荷蘭人的或對抗日本人的

    反抗份子,尤其是那些沒有成功的,
    很難被定位成民族英雄

    原來你家在高屏,
    台三線高屏段不只風景美,還有精彩的歷史演義呢。

    回覆刪除
  5. 我在一位友人的提示下,於屏東內埔大和村參訪了協同朱一貴起義的客軍領袖杜君英的衣冠塚祭祀祠。上有碑文記載事跡,和我查閱台灣歷史辭典(2004編纂)大同小異。小時耳聞父老傳說有誤,朱封杜等二十七人為國公,杜不滿兒子會三未封王,遂滋事與朱決裂互鬥後敗走虎尾後遁入山野,朱孤力抗清敗擒後,杜父子被誘降,與朱押至北京處刑。
    故杜所領導之客軍出走後雖視同流匪卻未倒戈投清勦朱,只是閩粵互鬥令朱元氣大傷,起義大業卒敗。
    這是台灣史上閩粵首次合力抗外,卻也揭開福佬和客家械鬥的因源,所以也是唯一一次。杜部眾據說為後世六堆客家軍的雛型,但之後六堆卻是助清勦抗林爽文事件的義軍。
    內埔大和村原稱杜君英庄,杜據說是福佬人,卻得客家族群敬重祭祀。...不勝欷噓...

    回覆刪除
  6. 沒錯,幾乎所有義民廟背後都是在操作族群間的猜忌
    連平埔族也無法避免被利用

    原來內埔是客家歷史地,可惜幾次經過都未能好好下車瀏覽一番
    當時就好奇內埔街上會有這麼一間歷史悠久的媽祖廟

    回覆刪除
  7. 根據維基百科節錄:「日本史料「華夷變態」,當時日本認為清廷乃是「胡虜」,中日甲午戰爭是為光復「中華」,戰爭具有「解放」性質。[19],中國同盟會宣言亦否定清朝為中國,並直稱清廷本「塞外東胡」,「迫我漢人,為其奴隸」,故力主「驅逐韃虜,恢復中華」[20]。1894年10月,日本曾發佈《開誠忠告十八省之豪傑》檄文,使當時澎湖漁翁島民以日軍為「反清復明」的王師」

    所以電影1895年所描述反倒脫離現實,現實上,當年台灣,應有許多包含辜顯榮在內的台灣人,是支持日本立場,與澎湖漁翁島漁民一樣,支持日本解放台灣,脫離中國殖民統治。這才造成那些中國官僚假藉獨立來達成排日目的的台灣民主國不得人望,最終失唄。

    回覆刪除

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選擇「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請勿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