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台灣人反抗運動不斷(當時叫「作亂」),府城於[朱一貴事件]後才開始築城垣,最初是竹城,林爽文事件後才改築土城。
築土城在當時是大事,完工後很慎重的立了「改建臺灣府城碑記」,現在收於碑林。
碑文很有趣,當中有一段如是說:「臺郡越在東南大海中,自前代不隸華夏,里居僻陋,村落參差;即鄭氏竊據,亦非中國規制。」顯然清領時期還沒有所謂「台灣是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種論調,而是沿續施琅在[平台紀略碑記]中所描述的「未有所屬」,認為台灣是被鄭成功竊而據之的無屬島嶼。
台南人看了會很錯愕的這句「鄭氏竊據」,由於碑文字數經過精密計算,很剛好的被擠在最底下邊緣。
拓印本可看得很清楚(攝於台史博)
而頂頭上面的好位置當然是留著刻「奉旨」、「聖上」這些字。
我學生時期一直以為竊據台灣者為荷蘭人、日本人,天哪!怎麼鄭成功也是…我是要說:
「改建臺灣府城碑記」是碑林最大的一塊碑碣,有興趣一窺究竟的朋友很容易認出它。
築土城在當時是大事,完工後很慎重的立了「改建臺灣府城碑記」,現在收於碑林。
碑文很有趣,當中有一段如是說:「臺郡越在東南大海中,自前代不隸華夏,里居僻陋,村落參差;即鄭氏竊據,亦非中國規制。」顯然清領時期還沒有所謂「台灣是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種論調,而是沿續施琅在[平台紀略碑記]中所描述的「未有所屬」,認為台灣是被鄭成功竊而據之的無屬島嶼。
台南人看了會很錯愕的這句「鄭氏竊據」,由於碑文字數經過精密計算,很剛好的被擠在最底下邊緣。
拓印本可看得很清楚(攝於台史博)
而頂頭上面的好位置當然是留著刻「奉旨」、「聖上」這些字。
我學生時期一直以為竊據台灣者為荷蘭人、日本人,天哪!怎麼鄭成功也是…我是要說:
歷史,常常是以統治者喜歡的方式陳述。
「改建臺灣府城碑記」是碑林最大的一塊碑碣,有興趣一窺究竟的朋友很容易認出它。
【台灣是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回覆刪除這是文字遊戲吧!?
有可能是在說金門、馬祖、澎湖,等其它的台灣領地
這個南門公園後方,有個略寬的小巷子,就在建興國中圍牆邊,
回覆刪除很喜歡那兒的環境,常想說如果能住那裏該多好。
住那裡的確很好
回覆刪除可以每天早晨起來後背一篇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