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8日

台南一中小禮堂1


從古蹟立場來說,應該稱它為台南第二中學校講堂,我們現在所說的禮堂,日治時期稱為「講堂」,意涵裡具有集会所和講演会場的功能。(台南第一中學校)

第一次從新聞介紹得知台南一中小禮堂成為台南市定古蹟時,感覺是慚愧的,因為讀了三年南一中,我至今尚記得許多老師同學的姓名和臉孔,卻記不得學校裡的建築容顏。

對高中孩子來說,除非世界末日來到,這世上都沒有漂亮女生可以看了,實在不太可能會浪費他的寶貴青春時間去欣賞日本時代的老建物。由於沒有人告知老建築的美學價值,在學期間幾乎未曾認真注視過這些老建物的相貌,把它們的存在視為身旁的理所當然。

台南一中小禮堂
日本人設計時即使背面也很講究,顯眼的這一面其實是背面。2009/12/20

台南一中小禮堂
這才是正面,很漂亮,記憶裡卻毫無印象。

台南一中小禮堂
這麼漂亮的次入口,當年竟然視而未見。

相較於許多日治時期優美的建築在光復後被缺乏美學素養的權力者拆除,這座由總督府營繕課所設計的仿古羅馬巴西利卡教堂建築,至今依然屹立在一中校園真是美妙的奇蹟。

台南一中小禮堂
我唯一記得的弧拱迴廊。

台南一中小禮堂

台南一中紅樓
本館前的老榕,像這樣由橫向本館和縱向講堂組成的建築格局,成大的博物館和格致堂亦如是。(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本館和講堂)

台南一中小禮堂
使校園景物比例錯亂的城市高樓,現在是遠百大樓,原名良美大樓。

當年大樓興建前有成大教授以破壞區域景觀為由出來反對,可惜沒有獲得普遍支持,甚至被部份市民視為反進步。我很好奇當年台南一中有沒有挺身而出支持這個行動,因為當我從遠處欣賞小禮堂時,很扼腕的發現台南一中可能才是最大的景觀受害者。如果沒有背後那隻大煙囪,這是一幅由本館和講堂所構成的歐洲古典風優美畫面。

台南不用學誰像誰,至少在舊城區裡,台南人應認真思考是不是需要這麼多高樓。

台南一中大榕樹
植於講堂東南方,曾經因為不當的水泥地面失去呼吸瀕死的老榕,如今已恢復生機,長成樹冠龐大的巨樹。

台南一中大榕樹
老樹孕育思想,那坐在老榕下的年輕人說不定以後會成為哲學家。

台南一中大榕樹
後門口枝葉茂盛,綠意盎然的老榕,希望現在的學生們比我當年有智慧,懂得把學校裡的老樹和老建築視為寶貝。


Walk on by ♫

8 則留言:

  1. 禮堂上面多了個火箭炮…囧rz

    回覆刪除
  2. 狐說: 天空視野也是城市資產

    回覆刪除
  3. 這建築真是非常非常非常美麗
    讓我想到台中市的柳原教會
    雖然小巧 卻有一種讓人沈靜的美感
    府城的孩子是得天獨厚的
    連平日玩耍的校園 都特別迷人

    別心急
    有些記憶是會沈澱的
    或許哪天你的腦海會一閃而過
    青春年少時與紅樓相伴的片段
    也說不定呢~

    偷偷把這個點抄下來
    當做下次造訪的口袋名單

    回覆刪除
  4. 姑娘好眼力,我沒去過柳原教會,但從網路上的照片感覺確有幾分眼熟。雖然長老教會自己有建築設計能力,柳原教會不是日人作品,它們都源出巴西利卡式樣。

    修復後的小禮堂給我的感覺真是驚艷,我也沒想到它的原貌像座優雅的教堂。也許它在光復後被刻意胡亂改造,以致外貌走了樣。

    回覆刪除
  5. 窗戶的形式,讓我想到樂生裡面的房子
    記得有一次和湯伯伯閒聊,他說以前樂生的房子原本是紅磚色
    國民政府來才洗上洗石子
    "紅磚色"大概就是小禮堂這樣子 八

    不過現在看到灰灰的樂生還蠻習慣
    很難想像都是紅磚屋的盛況

    回覆刪除
  6. 小禮堂的三排氣窗,是我對台灣變種巴西利卡三連窗的第一印象,而後在竹南老街街屋,或其它地方也看過類似的窗戶,不過狐大給了一個重要的提醒,柳原教會是英人建的,不是日人建的,這是個很好的觀察點!謝謝!

    回覆刪除
  7. 洗石子和紅磚各有韻味,洗石子感覺素淨
    像台南神學院本館的洗石子外表我就很喜歡

    回覆刪除
  8. 裡面的木製講台也很漂亮喔~~

    回覆刪除

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選擇「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請勿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