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亭台遺址
府城今昔收錄之澄臺照片
曾在[潮退之地] 提及澄臺和斐亭:1693年(康熙32年),約三百年前,第三任台灣巡道高拱乾在道署後方高地建了一對亭台,取名斐亭和澄台,高拱乾後來編修台灣府志時更把「斐亭聽濤」和「澄台觀海」列入台灣八景。還記得我提過小學距離西門路舊海岸線只一個街塊!?「斐亭聽濤」和「澄台觀海」二景証明當年這裡的確可以看到台江內海,甚至聽得到海濤聲!
前陣子再度踏進永福國小,表面上校園基地已整成一片平坦,在東棟教室後方卻藏著古高地秘密,仍可觀察到校舍基地和後方巷道的高度差。
相差最大處幾乎達一樓高,這裡距離鷲嶺已不遠。
因為地勢差,從後圍仔看到的教室其實是二樓。我在永福的日子裡,曾經在南棟和北棟教室裡上過課,唯獨對東棟教室缺乏印象,失去對其地勢差的觀察機會,如今想來非常可惜。
模擬澄臺斐亭高地意象的永福新校舍綠魔毯
末代臺灣巡撫,曾短暫出任臺灣民主國總統的唐景崧剛至道署任職時,曾修葺斐亭,組織「斐亭吟社」,聚集同僚下屬等文學同好呤詩作樂,這是歷史最後一次記錄斐亭...
日本時代初,道署被移做臺南廳舍(府城今昔收錄照片)
府城今昔收錄之澄臺照片
曾在[潮退之地] 提及澄臺和斐亭:1693年(康熙32年),約三百年前,第三任台灣巡道高拱乾在道署後方高地建了一對亭台,取名斐亭和澄台,高拱乾後來編修台灣府志時更把「斐亭聽濤」和「澄台觀海」列入台灣八景。還記得我提過小學距離西門路舊海岸線只一個街塊!?「斐亭聽濤」和「澄台觀海」二景証明當年這裡的確可以看到台江內海,甚至聽得到海濤聲!
前陣子再度踏進永福國小,表面上校園基地已整成一片平坦,在東棟教室後方卻藏著古高地秘密,仍可觀察到校舍基地和後方巷道的高度差。
相差最大處幾乎達一樓高,這裡距離鷲嶺已不遠。
因為地勢差,從後圍仔看到的教室其實是二樓。我在永福的日子裡,曾經在南棟和北棟教室裡上過課,唯獨對東棟教室缺乏印象,失去對其地勢差的觀察機會,如今想來非常可惜。
模擬澄臺斐亭高地意象的永福新校舍綠魔毯
末代臺灣巡撫,曾短暫出任臺灣民主國總統的唐景崧剛至道署任職時,曾修葺斐亭,組織「斐亭吟社」,聚集同僚下屬等文學同好呤詩作樂,這是歷史最後一次記錄斐亭...
日本時代初,道署被移做臺南廳舍(府城今昔收錄照片)
在東棟的一樓上課,打掃的時間從教室往外看。你可以看到窗外打掃的同學只有腰部以下,一堆腳和掃把在窗外走來走去。
回覆刪除原來你是永福校友
回覆刪除不知老師們有無提過澄臺斐亭?
不好意思,現在才看到版主的留言:p
回覆刪除澄臺斐亭...的事情完全沒聽過任何一個老師說過。
胡適之樹的實情也完全不知道..
老師只告訴我們...不要以為唸了永福國小,以後就會永遠幸福..XDDD
想當然而,連劉永福的名字都沒聽說過也不怎麼意外了.. :D
胡適之樹的事情
刪除🤔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