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1日

巴克禮公園之冬 猢猻樹


落羽松和猢猻樹是我從巴克禮公園裡認識的兩個有趣樹種,它們都是1900年代引進台灣的外來樹種,一個來自北美沼澤地帶,一個來自非洲。

1900年代是日本時代初期,電影1895最大貢獻之一就是將這個影響至大的年代數字烙入台灣人腦裡,當我們回顧歷史事件時它成為時光刻度上最鮮明的參考指標。

當年日本人視台灣為溫暖的南方新世界,經由那些於明治時期派至歐洲學習的專家學者積極引入各種西方事物,一百年後,除了日本人留下的古典建築物,這些馴化的外來樹種也成為當年積極西化的痕証。

巴克禮紀念公園
很奇妙,第一次認識猢猻樹Baobab是它在冬天光禿禿的模樣。

巴克禮紀念公園
一大片枯枝中隱約可以找到果實,所謂非洲冬天會猴不聊生的說法並不會如我耽心那般嚴重。

巴克禮紀念公園
猢猻樹有個英文名字叫 Monkey-bread tree,瞧,枯枝上其實掛了不少綠色的猴麵包。

巴克禮紀念公園
猢猻樹光溜溜的樹幹上瘤突是上帝的貼心設計,讓猴子攀爬上去吃綠色麵包。

巴克禮紀念公園
猢猻樹另一個英文名字叫'Upside-down tree',在枯葉季節,它的形狀像倒栽蔥的樹,看看照片中的枯猢猻樹的樣子,像不像被連根拔起後再倒插入土裡?

猢猻樹另外還有個名字叫「生命之樹」,因為它像瓶子形狀的樹幹裡可以貯藏大量的水,常成為荒野旅人的救星。我們常會因外觀而喜歡某一種樹,而對於猢猻樹這種對人類很友善的樹木,雖然在台灣並不需要它的天賦專長,我仍然對它特別有好感。

in the year 2525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選擇「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請勿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