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2日

不可拒絕別人的茶

Continued from [夏木敘事]

過了1895年10月21日那個驚心動魄,遠比我們今天所能想像更為凶險的夜晚後,巴克禮又恢復為平日溫和謙遜的宣教士。

其實早在1885年,他便曾因傳教在屏東二崙被人潑糞,巴克禮對此事最激烈的反應是調侃自己:「如此好的肥料太浪費了,應該灑在田裡才是。」

每年生日他低調而堅定的在獻身誓約上簽名。1892年結婚後,巴克禮帶著他的太太回到台灣,牧師娘是個護士,巴克禮的獻身誓約上從此多了一個陪伴的奉獻簽名。

可惜牧師娘只和巴克禮簽名至1908年,當時交通不便,英國到台灣的旅程遙遠艱辛,1909年在從英國經由西伯利亞大陸回台途中,撐著病體勉強上路的她病逝於中國上海,巴克禮把牧師娘安葬在上海公墓後孑然返台

牧師娘去世


台南神學院巴克禮
(台南神學院穿堂原有巴克禮胸像,後來移往室外。)

巴克禮的後半生投注在漫長耗時的聖經台語翻譯,生前每年生日在獻身誓約上的簽名從未中斷。他工作不懈直到生命最後一刻,在1935年10月因腦溢血病逝於新樓醫院,才沒有簽許下那年對上帝的奉獻承諾。

長老教會在太平境教會為巴克禮舉行和府城人的最後告別,教會史料黑白照片裡可看到舊日府城街景和長長的送行隊伍。

不像1895年那些嘴巴說要和台灣共存亡,卻沒責沒任丟下人民跑光光的中國政客們,這個影響府城歷史至深的蘇格蘭人沒說過什麼堂皇偉大的話,除了死後才曝光的獻身誓約,他只留下一句簡單的座右銘,

"Never refuse a cup of tea or an invitation to preach."

絕不可拒絕別人的茶或任何講道的邀請」。看似最平常不過的話語裡道盡了巴克禮內心欲貼近台灣土地人民,謙卑而堅定強烈的決意。即便是出自傳教初衷,那簡單真誠,提醒人要珍惜別人微薄善意的前半句話仍然讓我非常感動…

台南神學院
台南神學院初秋,百年謙卑校門。

(unfinished)


Dvorak Cello Concerto 2nd Movement ♫

4 則留言:

  1. 非常感動他的故事,我是三年前來台南時看到那個紅磚平台才開始了解到南部的傳教士,和北部一樣偉大,都是上帝派來保護台灣子民的使者,真正了解他們和歌頌他們的,除了教會,現己所剩不多了.

    回覆刪除
  2. 本來寫完夏木敘事就收尾了,實在是這句
    "不可拒絕別人的茶" 讓我太感動

    回覆刪除
  3. 說這個可能有點唐突~
    不瞞您說,上次跟你提到,看了獻身誓約很感動,
    其實是哭了兩次,

    這次看了,暗暗想著,要用他的精神,
    來提醒自己平日的言行...

    很實在的部落格~~

    回覆刪除
  4. 寫這篇時曾想過,為何如此簡單的話會這麼讓人感動,
    我想是因為出自"真誠",

    我猜巴克禮博士應該什麼青草茶、冬瓜茶通通都喝過…

    回覆刪除

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選擇「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請勿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