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日

赤崁樓的紀念意義


台南市一級古蹟赤崁樓
幾乎所有台灣人一生都會去過一次的古台灣象徵建物, 極可能也是被選入畢旅行程的全台景點榜首。「赤崁」是原來居住的平埔語赤崁社saccam 的音譯漢字,荷蘭人以十五匹花布取得土地,而原來的赤崁社則移居至現在的台南縣新市鄉,改稱「新港社」。荷蘭傳教士除了在新港社開辦學校,並協助新港社將平埔語文字化,而有歷史所稱的「新港文」。

台南市一級古蹟赤崁樓
赤崁樓的重要精神地標 - 鄭成功受降圖,原來的銅像裡荷蘭人是「跪降」, 藉由當年留下的「熱蘭遮城日誌」,荷蘭至今仍然保存荷治時期的完整活動紀錄,某年來台南訪問的荷蘭教授看到台灣詮釋的銅像後大感震驚,提出抗議後才改成立姿。

台南古蹟赤崁樓
後註: 2009年2月整修銅像基座時已將標題改成「議和圖

赤崁樓 鄭成功
雖然改成立姿,荷蘭人卻是銅像人物中唯一沒有佩劍者,不符史實,顯然是刻意加之屈辱性,透露了我們對戰爭的刻板印象,以為輸的一方就是 "俯首稱臣"。在企圖為 "英雄" 提出新定義的電影「王者天下」裡,奧蘭多布魯所飾演的英雄貝里昂並沒有獲得戰爭的最後勝利,而是奮勇戰鬥到獲得最佳談判條件後交出耶路撒冷,換取城內軍民的安全撤退。

當年荷軍以寡敵眾,對抗鄭成功二萬五千人大軍。鄭軍打了七個月仍攻不下,打得很辛苦。荷蘭人陣亡一千多人,最後不支投降時,只剩二千多人,荷蘭總督揆一提出的和約第一條是類似 "從此雙方忘卻戰爭期間的仇恨…"的話語,獲得鄭成功的回應,讓荷蘭人以寬大條件撤離。台灣後代官方反而以鄭成功趕走荷蘭人自我陶醉,銅像成為赤崁樓裡最不調和的圖像。若是抱持這樣的邏輯看歷史,為了鄭氏王朝快速被滿清消滅、台灣割讓給日本,我們也應該立個 "恥辱碑",永茲警惕才對。 

台南古蹟赤崁樓
赤崁樓裡可看到鄭荷和約條文,除了令人感動的第一條之外,其他條款幾乎是商業條款利益移轉居多。

鄭荷戰爭中,鄭軍為求勝有不少我們基於民族光榮而避談的負面手段,例如在熱蘭遮城下當眾斬殺荷蘭傳教士范無如區,戰後荷蘭婦女被鄭軍當成戰利品接收,范無如區的女兒也成為國姓爺的小妾。

赤崁樓前身是荷蘭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鄭成功打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後搬到安平,現在和鄭成功畫上等號的普羅民遮城於明鄭時期其實形同棄置。

清朝後的紅毛城下場就像光復後的日本神社,連劉銘傳都曾下令台灣知縣拆毀荷蘭時期的城基,致使如今已無法揣摩出 "普羅民遮城" 時期的風貌。

台南古蹟赤崁樓
按照海神前的說明牌,當初拆毀荷蘭人建築的理由竟然是為了杜絕法軍進佔藉口。

赤崁樓普羅民遮城
日治時期時在赤嵌樓東北側意外挖掘出一小段荷蘭人所建的城基,成為普羅民遮城僅存遺跡,也是歷經滄桑的赤坎樓之 "正宗" 古蹟原貌。斷垣殘壁裡那些紅磚當年遠從印尼雅加達(東印度公司總部)運來。

台灣歷史課本鮮少碰觸的荷治時期歷時38年,還長過鄭氏王朝的短暫二十年。當年在台灣殖民的並非荷蘭政府,而是荷蘭 "東印度公司", 一個擁有軍隊,獲有國王准許得在海外殖民的龐大船隊商業公司。就某個角度而言,和以海上貿易起家的鄭軍性質有幾分類似。

赤崁樓
末任荷蘭長官揆一肖像,不再刻板的視荷蘭人為被打敗的,被趕走的...是看待歷史的一種進步。

歷史上明朝並未把台灣視為領土,國土捍衛觀念僅及於澎湖,荷蘭東印度公司經營台灣乃是在澎湖被明軍打敗後的協議結果(荷蘭人不得再侵擾澎湖, 明朝不過問荷蘭人在台灣的活動)。血緣情感上我們可以視鄭成功為民族英雄, 或民間所稱的「開台聖王」,但常見所謂「鄭成功收復台灣」 的說法, 其實不如「打敗荷蘭人,控制台灣」正確。

歷史課本所稱許的屯田政策,其實是以優勢武力強佔平埔族耕作的田地,高舉反清復明大旗的鄭軍對平埔族的剝削壓榨更甚於東印度公司,對平埔族的反抗鎮壓也毫不留清,非常慘烈。

相較之下,平埔族和荷蘭人之間則存在著很有趣的關係叫「番仔親」,1865年長老教會第一任傳教師馬雅各來台灣宣教時,就發現平埔族遠比漢人友善,似乎是平埔人把他當成二百年前的番仔親後代。

台南赤崁樓熱蘭遮城日誌
當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規定殖民地長官必須寫日誌, 記載一切活動, 因而有所謂的「熱蘭遮城日誌」。熱蘭遮城日誌共四大冊,保管於荷蘭海牙圖書館,成為研究台灣史最珍貴的一手資料。有位台南縣人江樹生花了十年呆在海牙圖書館翻譯熱蘭遮城日誌,由台南市政府出版,以無比毅力長期埋首於古荷蘭文的江樹生獲得總統文化獎。熱蘭遮城日誌的存在也為長期被獨家壟斷的台灣歷史敘述權開啟新的聲道。

台南古蹟 平埔族公廨
荷蘭人所描繪的平埔族公廨,正確性如何不知,因為歷史課本從未教過我們平埔族公廨長什麼樣子,就我零零散散所知,公廨建築似乎都不高。


14 則留言:

  1. 自從我20年前在大學時得知荷蘭還保留鄭荷和約時,再知鄭氏當年的海上霸權和海盜交易貿易之史實時,就覺得未來30年台灣史一定成顯學,只是没想到還没30年,台灣史也才剛挖個頭,我們又要面對另一種文化霸權的洗禮.真不知是福還是禍!

    回覆刪除
  2. 鄭家和荷蘭東印度公司既互用又衝突的商業關係的確耐人尋味,
    在很多小冊子上仍可看到荷蘭人竊據台灣,鄭成功光復之的說法,
    這種思維可能還會持續很長一陣子罷!

    回覆刪除
  3. 圖書館內可以借到~熱蘭遮城日誌(屬政府出版品),
    還有漢聲出版的~梅氏日記,很方便的,有空可以借來看看,找不到用問的比較快(因為我是從別間圖書館借調過來的)

    看了之後,對人生也有點不同的感受...

    回覆刪除
  4. 這本書好像很厚罷,
    那天若漂流到荒島,我一定帶這兩本書去看

    要等到那時候,還不如請你有空時說一兩段精彩的來分享

    回覆刪除
  5. 我是很想回饋的, 可是我的文筆實在太弱了(超級白話文),不像你,有那個"力道"和"味道"在...

    另外,"熱"共有四冊,可是在圖書館,只看到三冊,不知第四冊出版了没..它可是從1629年開始的~ 日誌 啊...哈哈,所以真的很厚,還想去查有没有 "被遺忘的福爾摩沙",是揆一在獄中寫的,不知會不會比較"不客觀", 我好像太小人了..

    看第一冊時,很興奮,到第二冊一半時,開始覺得,人生乏味,所以就先插播了~梅氏日記,直接跳到1661年,精彩的兩年(不到),再回到第二冊, 想想,我們何嘗不是如此...那時的人命,好像很脆弱,生病.天災.船難...年紀輕輕走的大有人在 (難怪現在人口過多,又過度消費地球)

    嗯..我的重點是,對古人來說,我們已經算是活很久的了, 所以我們應該誠實地活在當下,卸下社會的虛偽..你一定了解我的意思吧?(没有就算啦) 就說我文筆不好...

    回覆刪除
  6. 你算是有慧根的人罷,看書都能悟出心得。
    我聽說有的人連看食譜都會感動到流淚。

    那我請教你比較快,那幾本書裡有沒有提到
    揆一有沒有說過感謝國姓爺不殺之恩的話?

    回覆刪除
  7. ~~我聽說有的人連看食譜都會感動到流淚。
    這真是讓我有點哭笑不得,好像在嘲笑我吔...

    梅氏日記中,並没有這樣寫(我想荷蘭人寫的,雖有已是盡可能客觀.誠實,但因立場的不同,還是無法然完全客觀,所以不會出現這樣的字眼吧..),而熱蘭遮城,我還没看到第四冊;

    "被遺忘的福爾摩沙"應該更不可能出現,因為是揆一自己寫的..哈哈

    而明清時候,中國人寫的,我就不清楚了...

    另外,你的部落格,真的很有"味"吔,故事中的相關人物都會慢慢出現,真的是很"真誠"的部落格, 感覺很好~~~

    回覆刪除
  8. 再補充一點,
    菲力普.梅第一次見鄭成功時,真的是用跪的(跪在紅地毯上),他自己說的,但另外從熱蘭遮城派來的兩位荷蘭人,根據他們向菲力普描述的(菲力普不在現場),說他們是像南洋人那樣,做在紅地毯上...所以,對於揆一,我心中仍有點小小疑惑...

    回覆刪除
  9. 本地報紙曾報導揆一的後代子孫來台南祭拜鄭成功
    感謝鄭成功當年對揆一的不殺之恩

    如果揆一沒有這麼說過,後代不敢作此主張
    所以我很好奇揆一到底有沒有如此說法
    或是咱報紙的愛國報導

    回覆刪除
  10. 印象中好像是揆一第十四代子孫來台..
    如此看來,我應該再插播到第四冊熱蘭遮城,或是再去找~ "被遺忘的福爾摩沙"嘍...

    其實在梅氏一書中,印象裡,鄭成功一開始就是要他們投降,把他們送走吧;
    揆一還有點"那個"哦...貓難實叮(在赤崁)要揆一升旗子指示他投降還是不投降,揆一都不表示,既不救援,也不指示可投降,意思是後果要貓難實叮自行負責...

    回覆刪除
  11. 前一陣子進去赤崁樓,
    親眼看見有個導遊,應該是台灣人,
    對著這個"鄭成功議和圖"向觀光團說:

    ===
    這個本來是寫"鄭成功受降圖",
    但是李登輝時代因為要向荷蘭買潛艇,
    荷蘭人說要買可以,但是要把"受降"二字改為"議和".
    荷蘭人真會做生意
    ....
    ===
    聽到這個差點吐血在赤崁樓.

    回覆刪除
  12. 我也有過類似觀察經驗
    也是在赤崁樓
    導遊向陸客團解釋古蹟的方式
    常讓陸客回應「兩岸本來就是一家人嘛」

    回覆刪除
  13. 鄭成功議和圖雕像 ? 今天看整修的赤崁樓園區已不見了。

    回覆刪除
  14. 對不起,眼拙 ! 雕像被改建物遮住了。(前文不知如何刪除,故補充更正。)

    回覆刪除

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選擇「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請勿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