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篇所提「機械工學科館」東南邊,正對大學路十八巷口的噴水池造景,這是大學校園釋出轉角作為公共空間的例子。

大學路因此成為同時擁有行道樹和噴水池的優美街道。

噴水池無論從視覺上,或實質上都提供路人休憩舒緩的功能。

大學校園親和化、市民化的成功例子,景觀改變背後的決策精神更具意義。
我已經不太記得少時這裡的印象,有點懷舊,也有點矛盾地不得不肯定「無牆校園」畢竟是優於舊時代的進步。

這凝視著噴泉,正在學習水的形狀的孩子,也許他將來第一志願就是成大...

大學路旁的學生會館鐘樓,古典時計是不是比孝呆的電子鐘漂亮許多?
What a wonderful world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選擇「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請勿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