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鄉村木棉道


台灣的木棉是荷蘭人所引進,主要是作為經濟作物,我曾提過許多漢字無法解釋的台灣地名都是以閩南語音譯而流傳下來的平埔地名,例如台南縣的「茄拔 」和「吉貝」耍,兩者都指平埔族語裡的木棉,僅是譯字不同。

雖說「茄拔」(台語發音)可能來自荷蘭人帶進的馬來語Ceiba,我還是想起曾聽有位師大教授提過沖繩有個部落和蘭嶼達悟族說一樣的語言,以及種種被壓抑的南島傳說,例如來台灣工作的印尼人聽得懂烏來某個部落的話…


荷蘭時代已經差不多是三百五十年前的事了,我沒有在茄拔村看到木棉蹤影,反而在漚汪意外發現綿延的鄉村木棉道,曾經是西拉雅族經濟作物的木棉在沈寂許多年之後,又以景觀路樹的身份再度矗立於南瀛大地。

鄉村木棉道




2 則留言:

  1. 這張漚汪的鄉村木棉道
    在方圓美術館 也有張同樣場景的黑白老照片
    照片裡取而代之的是兩排整齊的木麻黃
    和筆直的一條沒有鋪上柏油得碎石子路
    路上一輛車都沒有
    也沒半個人影
    遠遠的 似乎有牛車的身影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提供此訊息
      下回到佳里會繞去漚汪看這張老照片
      見識漚汪的舊面貌

      刪除

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選擇「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請勿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