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2日

鎮北坊尖山風雲 ♫


鎮北坊為清治時期所劃定的府城四大街坊之一,在清治時期的地圖上,赤崁樓屬於鎮北坊的西南邊緣,因為赤崁樓的名氣太大了,台南市政府現在所標定的「鎮北坊園區」並不包含赤崁樓,而是指大北門和小北門之間的街塊,清治時期駐兵於此,設有總鎮署

鎮北坊園區由於宣導較晚,名氣不如台南中西區其他古蹟園區。它最大的特色在於許多散落在老街小巷內的古厝,像古名「大銃街」的自強街就保存相當多的古貌。鎮北坊不像府城其他已整理成集中景點的著名古蹟,它的遊覽方式乃是穿過平常庶民生活區,藉由漫步去尋訪老祖先的生活痕跡。

台南鎮北坊古蹟
觀音亭和興濟宮-比鄰而居,連內部都互通的佛教和道教廟堂,興濟宮創建於清康熙,已經超過三百年歷史。我們常說府城那個古蹟擁有超過幾百年的歷史,時間的數字未必能帶給我們具體概念,可以想想倘若我們和祖父、曾祖父甚至曾曾祖父…能共聚一堂,那些依然屹立健在的古蹟就是我們和祖先們之間最好的共同話題。

台南鎮北坊古蹟 興濟宮
台南人對興濟宮比較熟知的名稱是「大道公廟」。我印象中的古照片裡,台南廟宇屋頂上的脊飾比現在的樣子要樸素許多,光復後的審美觀如何演變至此蠻訥悶的。

台南古蹟 興濟宮
興濟宮的單龍盤柱為清代同治年間作品, 前殿其他石刻看起來好像是新的。

台南鎮北坊古蹟 興濟宮
興濟宮飾物-憨番扛廟角

鎮北坊古蹟 興濟宮
祀典廟宇才有的「奉旨祀典」執事牌,興濟宮因為清治時期是鎮北坊官兵信仰中心而成為祀典廟宇,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官辦祭祀。

興濟宮
興濟宮最重要的匾額,贈匾者王德祿故宅就在鎮北坊鴨母寮。

從興濟宮前階梯可看出它有點高度,地處古稱「尖山」的南坡,尖山在鎮北坊的歷史裡有著重要地位, 清代兵營所在,現在的國道客運停車場即為尖山北麓。舊時府城有所謂的七山丘,隨著日治時期都市計劃逐漸實施,山丘陸續被整平,再加上樓房四起,地勢變化愈模糊,現在的台南人對於古七山丘已然陌生。

從興濟宮旁往上走一百公尺是尖山頂的開基玉皇宮。二戰美軍空襲時,開基玉皇宮嚴重損毀,神像曾借住興濟宮後殿。1979年開基玉皇宮信徒大會決定放棄古蹟身份,重建成金璧輝皇的新廟,對照之下也使興濟宮和觀音亭所蘊涵的古蹟文化財更顯珍貴。

鎮北坊觀音亭
觀音亭,屋脊上為製作細緻生動的福祿壽三仙翁剪黏裝飾。我其實不太贊成廟宇屋脊上(以及其他地方)過度華麗的裝飾,這會干擾原有建築設計的線條美,也容易讓宗教走向形而下。若從傳統工藝文化的保存延續角度,適度裝飾則可接受。

台南鎮北坊古蹟 大觀音亭
數位相機補拍, 這是我見過最漂亮生動的福祿壽三仙翁剪黏裝飾,連抱著的小孩子都栩栩如生。

台南鎮北坊古蹟 大觀音亭

台南鎮北坊古蹟
興濟宮和大觀音亭在清治時期是撫慰總鎮署官兵情緒的重要廟宇,興濟宮和大觀音亭之間有其他廟宇所沒有的「官廳」,是清代官員春秋祭祀保生大帝接待處所。

台南鎮北坊古蹟
相較於左右兩座廟宇,官廳顯得簡單樸素。看過愈多清治和日治時期的建築群後,常讓人感嘆光復後的台灣建築美學真是大倒退...

鎮北坊


台南古蹟大觀音亭
大觀音亭旁的老榕,從大路進來不易注意到其特殊。

台南古蹟大觀音亭
從西側巷子裡漫步出來才發現的大驚奇,原來是隔著巷子結合的兩棵榕樹,讓人一時以為是阿里山神木。

台南鎮北坊古蹟
大門深鎖,斑駁破落的王姓宗祠,後面其實是格局堂皇的古建物,可惜未能妥善管理保存。

台南鎮北坊古蹟
色彩褪盡的門面使王姓宗祠看起來就像黑白照片洗出來的古厝,是讓人心生警惕和喟嘆的古蹟。

鎮北坊古厝
王姓宗祠斜對面古厝

「開基」玉皇宮在府城宗教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就古蹟保存角度則令人惋惜。

開基玉皇宮
我漫步在鎮北坊的巷內,不可置信的聽到有如從森林傳來的盈滿鳥叫聲,抬頭尋聲望去時看到這棵大樹,也循著它的方向意外地到達玉皇宮。

鎮北坊開基玉皇宮老樹
玉皇宮前的高大古榕,樹下的轎車和單車彷如迷你模型。這棵碩大的榕樹奇蹟躲過二戰轟炸,可說是活的真古蹟,是城市之寶。

鎮北坊古厝
玉皇宮南側小巷內的老厝

2 則留言:

  1. 小時候常經過這裡
    坐在我媽的摩托車上
    官廳兩字都深植在腦海中
    家裡不信奉宗教的負面影響
    就在於我對民間信仰
    完全是個外行

    回覆刪除
  2. > 家裡不信奉宗教的負面影響
    > 就在於我對民間信仰
    > 完全是個外行
    這未必不好,我對宗教信仰也外行
    會提及廟宇都是基於歷史

    因神明作生日,大道公廟前這幾天晚上都在演歌仔戲
    很熱鬧

    回覆刪除

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選擇「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請勿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