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8日

1945年三月故事(5)

在消失的古地名上
 接續 [1945年三月故事(3)]

就歷史而言,台南醫院具有兩重要意涵,一是創立年代,二是位置所在。

今人難以想像,日治初期台灣平均壽命僅只二十多歲,公共衛生因而列為施政重點。台南病院創立於1896年三月,也就是說在日本接收台灣五個月後即成立


院區裡碩大的大葉桃花心木是台南醫院僅存的日治時期遺跡,春天時紅葉飄落紛飛,很漂亮的老樹。

台南病院剛創立時先借用關帝廟(祀典武廟),清代在台灣重大公共建設很少,廟宇很多,日治時期開辦西式學校時,也常先借用清代留下的廟宇,例如寶公學校借用水仙宮三益堂,台南師範學校借用三山國王廟會館皆是,1897年台南人蔡夢熊開辦全台第一間幼稚園時也是借用關帝廟六合堂。

台南病院在院舍蓋好後搬到現址,日治時期屬大正町三丁目,光復後變成中山路,這些路名都脫離了地元歷史淵源。

這塊位於德慶溪北畔的丘地,是府城七丘之一的「覆鼎金」,清領時期總鎮標署(鎮守臺澎總兵官署)下的右營駐紮在這塊高地上,此地因而又稱「右營埔」。

右營埔
從覆鼎金高地俯看慎德齊堂


清末積弱,台灣許多政務都因經費匱乏,廢弛未行,右營在道光時裁撤,只留下「右營埔」地名。經過歷次整地後丘地形已不明顯,現在從西側尚可依稀觀察出右營埔的地勢。

護校側門內的德慶溪河道原本也是覆鼎金丘地的觀察點,可惜地形已被最近的工程破壞,年輕世代對覆鼎金和德慶溪將更感模糊。


從台南醫院邊緣看廣慈院廟脊,可感受地勢落差。台南廟宇習慣冠古地名,是瞭解府城古地名很好的線索,廣慈院所用古地名就是「右營埔」。

右營埔本來還有間報恩堂,因興建台南病院被徵收土地才於現址購地重建,了解咱腳下土地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周圍事事皆相扣,是不是!?包括前述台南病院剛成立時曾借用關帝廟場所。

雖然因為美軍空襲重創台灣,新統治者常宣稱光復後的台灣百廢待舉,其實建築物雖然垮了,歷經日治時期五十年現代化建設後養成的種種觀念、知識和秩序已深植於台灣民眾腦中,許多昭和世代的老台灣人因而對光復後帶來的紅包文化和馬馬虎虎的公共建設品質深惡痛絕。

而日治時期所養成的台灣醫事人員成為台南醫院戰後重建的重要力量,我曾提過在台南病院時期老照片裡發現蘇丁受老醫師年輕身影時的感動,蘇醫師就是台南病院台籍醫生之一。

州立台南病院
翻拍自台南醫院院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選擇「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請勿匿名